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助力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宣讲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白城师范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宣传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政策、拓宽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渠道;开展“走进企业‘就’在吉林”活动,使毕业生更加深入了解省内优质企业和留省就业信息;不断优化云就业信息平台、构建了“一网、两平台、三端口、多群”的多元立体化线上就业服务体系,开设 “留吉就业”“基层就业”专栏,组织省内中小学、基层单位到白城师范学院宣讲,提升毕业生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的认知度。
举办“创业有你‘就’在吉林”2021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
4月23日,白城师范学院在行知楼906室举办“创业有你‘就’在吉林”2021年政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刘国宁,白城市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生态文化旅游促进中心主任夏赫,白城市人社局党组成员、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李兴明,白城市洮北区人社局局长郑福德,白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凤利,白城市人社局职建科科长王云军,白城市工业园区人社局局长梁德玉,18家企业代表及白城师范学院基层学院相关领导参加本次会议。招生就业处处长林鹰主持会议。
刘国宁出席交流会并致辞,他指出,学校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愿意同各用人单位全面加强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积极开拓省内就业市场,优先召开省内专场招聘会,优先向省内优质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资源,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
夏赫从白城市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服务环境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李兴明从白城市引进人才“十二条”政策、共同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开展“马兰花”培训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胡建照,中材科技(白城)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江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区域社会招聘负责人丁迎俏代表用人单位从公司现状、行业发展、用人需求、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充分交流。
交流会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相关学院领导就本学院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校企合作等方面同用人单位进行深入交流。交流会现场有11家用人单位与相关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意向。
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对于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意义重大。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引导毕业生情系白山松水,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践中谱写青春华章。
开展“走进企业‘就’在吉林”活动
为贯彻落实省委《“创业有你 ‘就’在吉林”——助力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集中宣传推介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使毕业生更加深入了解省内优质企业和留省就业信息。4月20日上午,白城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经济管理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及2021届毕业生代表一行26人赴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在益海嘉里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师生首先参观了该公司的生产加工、材料与成品运输等环节。随后,在益海嘉里办公楼举办了“圆桌宣讲会”。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胡建照对白城师范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员工成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希望与白城师范学院有更多和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希望更多的白师学子加入到益海嘉里的大家庭。白城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林鹰对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制度、人文关怀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表示了肯定,表示愿意多与其加深合作、不断深化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并引导白城师范学院毕业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留省就业、服务吉林的重要意义。
宣讲会上,白城师范学院优秀毕业生李梦瑶、赵冬月、李涵对其在益海嘉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参会毕业生针对自己关注的应聘标准、工作内容、成长空间等进行了积极交流。
白城师范学院将陆续开展“走进企业‘就’在吉林”系列活动,开展此项活动,对于有效推进“吉人生根工程”、引导毕业生留省就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留省就业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不断优化云就业信息平台、采用线上招聘主渠道。构建了构建了“一网、两平台、三端口、多群”的多元立体化线上就业服务体系,为2020届毕业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学校就业信息网开设了“留吉就业”“基层就业”专栏,组织省内中小学、基层单位到白城师范学院宣讲。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新困难,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依托省内教学实践基地、实习就业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组织大学生赴省内各地农村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组织省内县以下基层单位校园宣讲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建设家乡、投身基层的就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