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北山小学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意见》传达了党和国家以系统理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信息,明确了教育治理的边界、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地位、重构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这是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学习与思考:学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作为,有效衔接“双减”落地.“双减”政策让资本退潮,把学习还给学校,学校将面领着诸多的新挑战:如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作业管理如何控量保质?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需要学校通过融合推进各项“减负”的举措来改变。我校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强化“五个力”,让“双减”落地。
一、理念更新,强先导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业管理”的推进,课后托管服务的开展,都意味着学校更大尺度的投入,这需要依靠教师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我校引导老师站在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双减”,这是关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事。通过党员教师和名师的引领,调动更多教师投身教育变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服务学生、成就学生中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深化课程改革,强学习力。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校坚持倡导“教师的价值在课堂,教育的质量靠课堂”理念,持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研究,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丰富灵动的智慧和谐共生,通过课堂增效来促进“减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观,以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作为思考教学的根本。设立“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特征标准,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发生深度学习;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开展合作性学习;创造自主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开展反思性学习;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学习。在教学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学校提出打造“学思课堂”,旨在实现学习过程质的变化。
一是研究如何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真实的情境之中,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设计优质的课堂问题,让学生思维在问题链的引领下层层深入,让深度理解真发生。
四是为学习的重难点搭建学习支架,清晰呈现学习进阶,为学习“更上一层楼”搭建“扶梯”。
五是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进行总结反思,在回顾与归纳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设计个性化作业,强能力。《意见》明确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到教研内容中”, 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集体攻关,设计符合学情、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分层性和个性化的作业。一是强化校本作业目标意识,先确定单元素养目标,再分解单元素养目标到每一课时,最后完成课时作业目标指导下的练习题选编;二是以学情为依据控制难易程度,从课堂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即70%左右的基础题、20%左右的能力提升题、10%左右的拓展挑战题,让学生作业具有选择性;三是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创造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学科作业,提升学生课后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建立作业备案制度,班级填写《每日作业备案单》,控制日常作业总量。每月开展学生作业负担调查与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我们还关注与支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如通过课后服务分层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分层”辅导确保校内“吃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加强面批解疑答惑;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等。
四、优化时间管理,强效力。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能背离党的教育方针,不能违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学校的时间管理同样要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优化时间管理就是要优化学生在校时间的使用效率,努力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都符合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学校要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优化时间安排,把休闲时间、睡眠时间、锻炼时间等健康成长所需的时间还给学生。学校执行学生在校时间“851”规定,即在校集中学习不超过8小时,每周在校学习5天,每天保证体育锻炼1小时。早上8点前不上课。
优化时间管理就是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设计学校的时间安排,让孩子能开心玩,能睡好觉,能在操场自由奔跑,有地方独处“发呆”,能自由地去发现多姿多彩的世界。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懂得充足睡眠对孩子成长的极端重要性,要把懂得睡眠的意义当成“必修课”。家长学校开设睡眠科普课,教师开设学生睡眠指导课,学校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有质量的睡眠。
五、向家长推荐“校长荐读”,强合力。教育的更新、迭代过程是形成共识、凝聚合力的过程。家长观念的转变、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是落实“双减”的关键。我校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校长荐读”之系列家长课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理性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