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登录
  • 退出登录
  • 注册
  • 首页
  • 动态
    国家省级动态 各地各高校动态
  • 公开
    文件通知 公示公告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责任清单 权力清单 预决算信息 依申请公开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 政务服务
    网上办事 双公示
  • 互动
    厅局长信箱 意见征集
    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教育厅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经验交流  


    “双减”工作心得
    2021-09-03 16:15:00               

    吉林市第五中学教师温  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我校引起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广大教师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共同为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孩子们是“双减”政策最大的受益人。“双减”政策既保障了学生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也保护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以往过量的作业和校外培训,侵占了学生们大量的课余时间。由于学生们的精力有限,在课间时间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校内学习,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双减”政策的颁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充足的课余时间及合理开拓课外兴趣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孩子们的成长有长远的好处。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双减”政策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结合我校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一、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完善集体备课活动。提升细化“三备两研”备课模式,以问题解决作为备课组活动的突破口,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三备”即自主备课(分头初备)、集体备课(集体研备)、自主备课(特色自备)。“两研”即初研(利用集体研备时间进行)、二研(利用下午自习时间进行)。教师通过“忆备议上评”五个环节,从备课及时性、上课高效性、作业精选性、检测考查时效性、培优帮困及时性角度,让教学更高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其次,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五步三化”模式,“五步”教学任务即激趣导入质疑揭题、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引领提升、训练积累总结归纳、实践体验创新拓展。“三化”教学理念即课堂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任务化、任务教学主体化。每节课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吃饱”“吃好”。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法指导工作,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合作学习、质疑问难、规范表达、注重积累、善于自学的好习惯。

    二、减轻作业负担

    首先,精心设计作业。此前,教育部已经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校教师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布置分层作业,赋能作业。杜绝布置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通过手机给学生和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征订教辅资料。

    其次,认真批改作业。教师对作业全批全改,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生自批自改或小组长代为批改。针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查漏补缺,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评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

    三、强化课后服务

    首先,发挥我校教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

    其次,“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均是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五中教师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在校内坚持做到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服务水平,不再让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让孩子学习好的同时,拥有愉快的童年。

     

    分享到:
    X
    分享到 - 微信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教育部
  • 网站地图
主办:吉林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金川街151号     电话:0431-89968387    邮编:130022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2200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