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登录
  • 退出登录
  • 注册
  • 首页
  • 动态
    国家省级动态 各地各高校动态
  • 公开
    文件通知 公示公告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责任清单 权力清单 预决算信息 依申请公开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 政务服务
    网上办事 双公示
  • 互动
    厅局长信箱 意见征集
    您现在的位置:
     吉林省教育厅 教育动态 国家省级动态  


    强化党的领导 统筹精准施策 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教育发展全面胜利——吉林农业大学党委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03-20 20:38:00        吉林农业大学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吉林农业大学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以及省委教育工委的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不遗余力抓防控、全力以赴抗疫情、统筹兼顾促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强化党的领导,健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将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着力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建立“三级书记抓防控”组织体系。第一时间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周密制定、执行落实全校疫情防控总体预案及12个专项预案,先后召开8次领导小组会议等,综合研判、谋划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统一部署要求,建立实行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党组织书记抓疫情防控责任制,明确学校173个基层党组织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成立医疗保障、物资保障、学生防控、留学生防控、本科教学保障、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保障、教职工防控、后勤保障、校园管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11个专项工作组,构筑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党委书记和校长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值班值守,先后10余次深入校园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其他班子成员一线抓、具体管,9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保11个专项工作组和57个处级单位,推动各项防控工作措施落实落地。

      二是织密防控网络,实行“六级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学校党委根据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要求,科学建立“书记校长——包保校领导——专项工作组——二级单位党政班子——二级单位内设机构——师生员工六级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明确学生、教工、校园3个重点防控领域,紧盯假期、返校、开学3个关键时间节点,确保将每一名师生员工都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疫情防控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天候、无死角。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网格管理“四个到位”:信息报告到位,实行校内疫情防控工作每日专报制度,自上而下逐级加强实时监测,按时向师生员工发布动态信息,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进展;管控预防到位,认真落实教育部“五个一律”要求,实施校园假期封闭管理,在校门、主楼、留学生公寓、校医院等重点部位设置测温点,严格执行测温、登记、查验出入制度,坚持日消杀、日通风、日清理;流程设计到位,细化实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预案,周密设计疫情防控各个环节工作流程,规范发现报告、检测转运、就诊处置等程序,坚决防止疫情传入;保障落实到位,千方百计加大疫情防控人员、资金、物资等投入,设立物资保障专项资金50万元,多渠道加强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防护工具、治疗药品等配备保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能力、有支撑、有保障。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稳定。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两个作用”。学校党委坚持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在疫情防控主战场、最前沿,践行初心使命、体现担当作为。深入一线战“疫”,疫情发生之初,就组织172名处级干部第一时间结束春节休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防控工作。实施精准管控,突出加强71名在校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对留学生公寓实施全封闭管理,将公寓一楼设为隔离观察区,辅导员24小时值班值守、人对人盯防,每天2次室内消毒及人员体温测量,将留校、归国后返校和旅行返校留学生进行分类隔离管理,确保留校学生管理服务有力有效。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引导123名青年志愿者不惧风险、挺身而出,主动参加所在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奉献一片爱心,全校共有2482名党员自愿捐款38万余元,统战人员和党外教师自愿捐款4.5万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在校内新媒体设立“吉农战‘疫’在行动”专栏,编印防控知识和宣传培训手册,向全校师生、湖北师生、海外师生和吉农校友分别发布疫情防控工作一封信,与团省委联合创作公益歌曲《心愿》,凝聚形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多措并举,做到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两手抓、两手硬”

      学校党委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施策,针对高校疫情形势特点,采取务实举措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实现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两手抓、两不误”。

      一是打造智慧校园,确保疫情期间“不停学、不停教”。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工作不受影响,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金课”孵化基地的智慧教学龙头作用,积极整合优化全校“吉农在线学堂”、智慧化教务管理、智慧课堂教学大数据监控、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等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认真研究制定在线教学“云安排”计划,编制在线教学标准,规范在线教学监测方法和工作纪律,为有效提升线上教学工作质量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校已经采取“开学不返校、课程按期教、打破空间学”方式全面启动线上授课,290门本科线上课程全部按照课表开课,并通过大数据平台有效开展在线监控。开展线上教学以来,教师课程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为“好”“比较好”的占比达到90%。

      二是强化关爱帮扶,千方百计为师生提供周到细致服务。学校党委注重加强资金物质帮扶,为首批5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3.8万元临时补助,为471名家里无法上网学生提供流量资助,第一时间为在意大利的留学师生紧急提供急需疫情防控物资。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对居家师生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及时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电话,累计为百余人次师生提供服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认真研究制定全校疫情期间就业工作预案,举办年度春季网络招聘会,参与企业300余家,发布招聘信息100余条,累计提供岗位近1.4万个。同时,重点面向29名湖北籍毕业生开展 “一对一”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是同步加强科研,积极推进“双特色”大学建设。学校党委在加强教育教学工作领导的同时,推动科研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疫情期间,学校成功入选全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高校,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中外融合,身份互通、成果互通、经费互通“三融三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农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获批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合作举办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

      三、发挥学科优势,助推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立足发挥农业类院校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有效搭建政校、校企一体化、多元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努力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再立新功。

      一是院士专家上阵,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党委注重调动发挥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及相关食药用菌专家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和征求疫情期间食用菌企业的困难需求,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主动研究制定《食用菌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工指南》,面向全国食用菌产业举办线上研讨会,指导帮助吉林通林菌业、德康生物以及贵州梵天菌业、江苏江南生物等一批省内外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二是发挥智库作用,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依托高水平研究院和学会等,组织120名农业专家先后为党委政府部门提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吉林省家禽业生产现状调研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吉林省肉牛业生产现状调研报告》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以及决策咨询意见。学校科技备春耕专家服务团园艺特产业组组长韩玉珠教授,带领技术团队为共建单位松原市民乐村蔬菜生产开展线上精准指导服务,赢得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赞誉。

      三是加强科技指导,助力春季备耕生产。学校党委发出致全校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号召全校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开展科研攻关、做好科技推广、助力春耕生产。成立由276名专家参加的科技备春耕专家服务团,覆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园艺特产业、中药材产业、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与政策咨询等8个领域。建立“吉农科技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农业政策和技术信息,已有1.3万多人关注、5万余人次上线浏览。组织发动30余名产业扶贫专家在吉视乡村频道等媒体平台宣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在助力全省春季备耕工作中展现担当作为。

     

    分享到:
    X
    分享到 - 微信
  • 吉林省人民政府
  • 教育部
  • 网站地图
主办:吉林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金川街151号     电话:0431-89968387    邮编:130022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2200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