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十四五”以来,吉林市教育系统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高压线、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打造“五育并举”风景线,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助推全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奋力书写吉林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守初心、重引领,党的建设开启新局面。吉林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率先在全省完成改革任务,373所中小学校完成率达到100%;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1+1+N”思政课共同体;落实市委“才聚江城”部署,在北京、深圳成立校友人才促进会,举办校友迎新大会、“校友回校过年”等活动,全市校友“青苗”储备超万人。
秉臻心、担使命,立德树人彰显新成效。吉林市教育系统深入实施“五育融合实践工程”,开展“三爱”“每月一主题”特色德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吉林市创建国家级、省级体育特色学校407所;连年举办学生艺术节、器乐节、合唱节、舞蹈节等活动,为广大学生搭建才艺展示平台。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研学实践基地10个、市级研学实践基地77个。486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参与率和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家校协同育人经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吉林女子学校育人成果作为全省唯一德育案例,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典型案例。
聚人心、强保障,惠民利民实现新作为。投入3.87亿元,累计实施学前项目823个,新建、改扩建、接收公办园33所,增加保教学位4060个,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48.59%,普惠园覆盖率81.33%,全面扩大普惠教育资源。全市新建、扩建、民转公义务教育学校17所,新增学位2.4万个、校舍面积18.74万平方米;投入2700万元为学校配备设施,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吉林市通过建设46个学前教育大园区、77个义务教育大学区、5个教育集团以及教育信息化网络结对帮扶共同体、“三个课堂”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好上学、上好学。
筑匠心、汇资源,产教融合实现新跨越。吉林市构建市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模式,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市级职业教育园区,成立首个市属职业院校——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率先开设“职普融通”试点,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累计获得金牌9块、银牌31块、铜牌73块。牵头成立职教集团14个,组建专业集群32个,合作企业超过650余家,85%为民营中小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机器人换人等多项“卡脖子”问题;组建低空经济、碳纤维、化工等6个产教联合体,以全省第一位次入选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持恒心、激活力,教育发展蕴就新动能。吉林市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内核,以“高质量”为建设标准,以“政策优化”为重要抓手,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市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全市共评选杏坛长青奖、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2100余人;11名教师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梯级培养国家、省名优教师,打造卓越教师队伍,现有教育部、国家级名校长名教师37人,省级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1200余人。吉林市累计招录“特岗”教师、公招教师、“优师专招”和“民转公”教师、校医等2000余人;组建“名优教师讲师团”,每年线下培训乡村教师5000人;实施“教师成长关爱工程”,出台关爱教师身心等4个方面、16条措施,开展“惠师加油”“惠师保险”“惠师优诊”等项目,惠及全市教师4万余人。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吉林市教育发展基础不断跃升的体现;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是吉林市教育品质不断突破的表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是吉林市纵深推进教育改革的呈现。“十四五”以来,吉林市教育系统牢记“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教育强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不断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发展之基。
初审:王 越
复审:田 峥
终审:杨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