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破土的瞬间,胜似一切美景。
植株拔节的声音,拥有静默一切的力量。
感恩白山松水的养育,感恩时光里无声老去的代代农民,感恩天地逆旅中所有馈赠与奉献。
2022年11月8日19时,吉林艺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原创民族舞剧《玉米大地》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拉开帷幕,并将于11月9日举行专家研讨会。
华灯初上,吉艺人以青春之姿,或铿锵有力,或清新柔美向新时代农民,向哺育我们的中华大地献礼!
每一寸,每一瞬的跳动,是厚重土地上的耕耘与收获,是黑土地上生命的绽放。
他们传递着最深沉的情感,演绎着玉米大地上的生生不息。
用青春汗水磨砺鲜亮底色
优美的身姿表现出他们对热爱的坚守,指尖延伸的方向体现了他们的极致追求,肆意流淌的汗水,是他们青春的见证。
正值暑假期间,舞蹈学院、附属中等专业学校的62名学生克服了疫情的困难,逆行出征,提前回到了学校,参与演出的排练。
殷殷关怀寄厚望,深深嘱托催奋进。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张东航,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威多次动员部署、关怀慰问,细致入微,暖人心。
舞蹈学院的师生们认真统筹,积极创排,带领全体演职人员热情投入,从表演,舞美制作等多个环节逐一细致打磨,他们放弃了一切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新媒体学院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紧紧围绕土地、玉米、时代巨变、人物形象塑造等设计关键点展开设计制作,从舞台视觉特效、影像、平面宣传及舞台道具等多方面入手,围绕时代性、艺术性、原创性,为舞剧呈现出全新艺术效果。
近百个日日夜夜,他们每天战斗在排练一线。
努力、汗水,他们坚持不懈、同心协力、共同坚守,不舍昼夜,精雕细琢,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认真的态度,献上这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演出当晚,“吉艺科研”视频号进行了同步直播,近两个小时,共有1.6万人观看,收获了23.5万点赞量。
用舞蹈之美点燃思政之光
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吉林艺术学院延续“艺术+思政”特色育人模式与“党建+科研”特色工作模式,让舞蹈课堂有激情、有色彩,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吉林故事、吉艺故事!
正如《玉米大地》项目负责人、总策划张东航所说,《玉米大地》凝练着吉林大地上的民生画卷,抒怀了对劳动人民最真切的礼赞和歌颂,是吉艺将吉林元素、吉林符号、吉林文化融入舞蹈艺术的一次大胆尝试与艺术实践,是吉艺作为一所综合艺术院校多年弘扬地域文化的使命与初心。师生们在艺术展演中感受精神力量,达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良好效果,落实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此次演出中,参演师生们收获颇丰。他们在演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将理论教学转化成实践成果的良好契机,也是对人才培养的一次检验。
舞蹈学院副院长白石——
《玉米大地》作为一部表现农业题材的舞剧,从写实的角度出发,采用了东北秧歌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地域风格的艺术特色。该剧讲述了在东北平原上祖孙几代人辛勤耕作的故事,向受众传达了农民的朴素精神与质朴情怀。通过排演这场舞剧,使参演师生对粮食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在更加珍惜一餐一饭的同时,也对农民、对农业有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了解。
男主角春生扮演者孙富博——
我在剧中饰演男主角春生。童年时的春生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逐步热爱脚下的这方土地,成为一个辛勤劳作,珍惜粮食,热爱家乡的劳动人民形象。为了保证角色饰演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我从动作表情等诸多细节进行打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力求使人物更加鲜活真实,感染人心。
女主角穗子扮演者王丝乔——
我在剧中饰演女主角穗子。在生活中我与穗子一样,是一个地地道道、大方率真的东北女孩,此次演出可谓本色出演。我十分感谢学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参演这场舞剧我收获良多,在舞蹈技艺上得到精进,尤其是与春生的双人舞环节,高空托举等艺术动作柔中带刚,兼容并济,整场下来舞的十分过瘾。
精彩的演绎,让现场观众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现场的年轻一代在鲜活而富有美感的舞蹈中体会到了这片黑土地的传承,感受到了情感与态度的双重收获。
现场观众秦硕研——
作为一个舞蹈爱好者,这部舞剧对我的触动很大。《玉米大地》是一个以东北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舞剧,舞剧中的道具设计真实细腻,舞蹈动作非常新颖,故事情节起承转合,贴近生活,每分每秒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吉林艺术学院谨以此部作品,向新时代农民,向哺育我们的中华大地,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黑土地上的万顷金黄、松花江畔的一脉银白,《玉米大地》凝练着吉林大地上的民生画卷,忘不掉的是黑土地上留在心底的涟漪,忘不掉的是玉米地那道金黄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