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文件相继出台。“五项管理”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小切口,大改革。做好“五项管理”,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是学校面对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继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市教育局、舒兰市教育局相继下发相关文件提出具体要求后,我校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反复推敲,开展了一系列能够让“五项管理”落地见效的具体工作。
一、广泛自查,找准切入口
学校着力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了严格的自查。一是责任人自查,校内各相关责任人对照内容逐条细化并进行了认真自查。二是召开座谈会,先后召开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四个层面的代表座谈会4次,累计参加人员113人,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原因并研究解决办法。三是通过网络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共计回收问卷651份,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整理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和薄弱环节,学校认真研究制定了《舒兰市第一小学“五项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和完善了相关管理机制,使“五项管理”工作有针对性、重点突出、有效落实。
二、扎实有序,培育“五色花”
1.作业管理之“花”
(1)加强作业精细化管理,结合《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重新细化了《舒兰市第一小学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重点强调作业布置的分层、特色及精选设计。
(2)通过开展作业“月展评”活动,加大作业评比结果在教师月量化考核中的权重。
(3)通过业务检查、随机抽查、包保领导电话访谈家长等方式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确保作业要求得到落实。
(4)开展了作业设计大赛,一二年级为以趣味特色作业为主题,三至六年级以分层作业为主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作业数量、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上“量体裁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睡眠管理之“花”
(1)明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睡眠、学校作息、就寝时间要求,制定《舒兰市第一小学学生科学睡眠管理方案》,下发了“学生科学睡眠管理指导”和“学生居家作息时间建议表”。
(2)在全校学生中发布“睡眠令”,粘贴在家里床头或书桌前,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质量。
(3)家校携手,将学生睡眠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居家监管,切实做好学生睡眠管理工作。
3.手机管理之“花”
(1)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知晓“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的管理,告知监护人职责,将加强网络行为监管及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和游戏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2)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引导孩子限时、安全、理性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学习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
(3)组织开展了以“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不仅是使用手机,还涵盖了其他电子产品,使学生了解网络资源对其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教育他们正确、合理使用。
(4)制定《舒兰市第一小学手机管理制度》和《舒兰市第一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对家长提交的“带入手机申请”进行了认真把关和核实,同时,为方便家长,重新调整了校内公用电话的安放位置。
4.课外读物管理之“花”
(1)组织相关人员对校内图书室、阅览室所有读物进行了逐一筛查,确保所有藏书和读物均能适合小学生阅读。
(2)学校教导处、德育办、安全办联合开展了学生课外读物排查和抽查。
(3)为各年级学生下发了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4)学校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通过开设“读书节”,开展“必读书目知识竞赛”,每天开展“早安校园”广播之声,教师之间进行好书推荐,学生之间开展图书漂流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5.体质健康管理之“花”
(1)按课时计划开齐并上好体育健康课程,确保不挤占、不挪用。
(2)为丰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严格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室外运动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体育和游戏器材,同时为了让学生有运动兴趣,学校定期更换校园自编操和集体舞曲目及内容,每学期开展“校园舞”展示评比活动。
(3)通过举办“体育节”、开展“每月一赛”(即每月一项体育竞技赛),将家庭体育作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办法,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并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三、落地有声,初行见成效
我校一直秉承“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的做法,有了“五项管理”政策的出台,更是双向发力,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实现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学习压力和网络成瘾比例逐渐下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学生精神面貌整体提升。
我们深知,“五项管理”是长效工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以常态抓落实,把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面对机遇和挑战,我校要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做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