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军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和重视。您的建议中,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国家政策和我省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省直有关部门以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深入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2014年6月,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四个部门制定了《吉林省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教联字〔2014〕42号),这是国内第一个专门出台校长教师交流意见的省份。《指导意见》明确了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省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中,试行并逐步推广校长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进行交流,建立健全与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配套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和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等激励机制,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地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通过交流轮岗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了教师队伍活力,以师资均衡配置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二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中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校长教师交流,优质校骨干校长教师到薄弱校后,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课后研究等形式,指导青年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薄弱校到优质校的教师,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生源条件,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三是加强了校际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交流教师这一纽带,互动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调用互动学校的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学资源及教育信息。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双方学校的教学成绩均有所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大。教师交流提高了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 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同时,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我省长春市南关区是19个试点之一。按照计划,"县管校聘"模式首先在示范区试行,预计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我省一直密切关注国家和有关省份的工作动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些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愈发突出、亟待解决。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要"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 目前,我省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吉林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已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县管校聘"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大改革,从全面实施推行的角度看,一是尚需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虽有南关区试点经验,这仅是县区级层面的经验,还需要从省级层面学习借鉴改革示范省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需要各有关部门充分协调配合,而且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度,需以底线思维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三是要落实国家部署,按照教育部工作安排,将专门部署"县管校聘"工作,届时,我们将结合我省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吉林省教育厅 2018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