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院校、教师培训机构: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8〕3号)精神,现就做好我省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规划
吉林省2018年“国培计划”包括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等六大类,详见附件1。
二、项目说明
(一)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
1.目标任务
对我省第三批、第四批共15个“国培计划”A类项目县的825名乡村教师培训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打造区域骨干培训者队伍,使其胜任送教下乡、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培训指导与管理任务。
2.申报条件
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由省内高等学校牵头申报,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牵头高校应具有“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置换脱产项目)实施经验,且绩效评估成绩优良。
3.项目实施
培训时长60天,分四个阶段实施。集中研修17天,跟岗实践20天(进修院校10天+中小学幼儿园10天),返岗实践(实施送教下乡任务)20天,总结提升3天。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环节要先于送教下乡项目、工作坊研修项目启动实施。
牵头高校要做好全程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建立由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原则上不少于60%。集中培训阶段培训类和教研类课时不少于50%。跟岗实践阶段侧重实践操作层面,牵头高校、跟岗单位与项目县教师进修学校要协同制定跟岗实践方案,培训课程与高校集中培训阶段不可重复。网络研修要贯穿始终。
(二)送教下乡培训
1.目标任务
由A类项目县组织实施,对本县乡村教师进行送教下乡培训,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15个A类项目县共培训教师6000人。
2.项目实施
培训时长10天,分五个阶段实施。集中培训1天、诊断示范3天(分片区或分学科)、研课磨课4天(分学科)、成果展示1天、总结提升1天。
送教下乡项目应与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配合实施,以区县为主体,充分依托本地教师培训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推动与校本研修的有效衔接。
(三)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
1.目标任务
在15个A类项目县分学科组建教师工作坊,开展工作坊研修,培训乡村教师4770人,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可持续”的骨干引领全员培训机制。
2.申报条件
工作坊研修项目由远程培训机构承担,申报单位应具备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机构资质,优先选择教育部匿名评估名次靠前的机构。
3.项目实施
工作坊坊主集中培训10天,分两次进行,网络研修50学时。坊主集中培训地点应就近选择省会或市(州),严禁出省培训。坊成员集中培训4天,分两次在本县进行,网络研修50学时。坊主培训要先于坊成员培训启动实施。每个工作坊至少安排2次由坊主组织的培训课,开展坊内线上研修活动不少于5次,坊主要承担起对坊成员的指导、督促、考核职责。要大力挖掘本土优秀课例,并针对课例组织线上研修。
各培训机构要及时更新线上课程资源库,淘汰内容陈旧和制作不精良的课程,推出精品课程列表。简化登录、研修、交流、评价等技术操作,提高平台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修订课程单元学时和内容结构,避免课程单元学时过大、内容过多。每学科至少要有10学时2015年以后新制作的名师示范课例视频。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
1.目标任务
对全省7675名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教师培训者开展针对性培训,为参训机会较少的乡村教师提供高水平培训,突出雪中送炭。
2.申报条件
省内培训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要求具备“国培计划”集中培训资质,承担过我省“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项目,优先选择教育部匿名评估名次靠前的单位。省外培训项目申报单位要具有教育部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资质或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的教育部直属单位。申报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的单位要和优质中小学协同申报,培训学员在优质中小学每天跟岗不少于6学时。
3.分项说明
(1)B类县订制类项目。突出“雪中送炭”、按需施训。重点支持村小、教学点教师、特岗教师、“所教非所学”学科教师、幼儿园转岗教师、乡村教师培训者、乡村校园长培训等急需的培训。
(2)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组织乡村学校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进行8天的集中培训,突出学科课程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规范,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项目。组织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8天的集中培训,通过示范观摩、实地考察、情景体验、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4)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省外研修项目。组织中小学语文、数学、初中化学学科省级培训专家库成员,进行8天的集中研修,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重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帮助培训者以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为指导制定本区域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
(5)教育质量监测理论与技术通识培训。组织初中语文、生物,小学语文、科学专兼职教研员分学科进行8天的集中培训,以专家讲授与学员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教育质量监测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学科工具研发、调查问卷编制、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
(6)民族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民族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教师进行8天的集中培训,以“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教学优化”为培训主题,引导教师深入探索与反思教学实践,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提高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7)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组织省内高校、项目县国省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8天的省外集中研修,开阔视野,了解发达地区教师培训新趋势和培训项目管理特色,提升国省培项目管理能力。
(8)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培训专家、培训管理者专题研修,为教师校长培训规划和实施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9)贫困县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全省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贫困片区县中青年骨干教师150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学科课程理念,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其中初中语文60人,初中数学45人,初中英语45人。培训时长90天,采用“集中培训25天+跟岗实践40天+返岗实践20天+总结提升5天+训后指导”的五段式培训模式。
(10)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省外研修项目。组织村小和教学点工作10年以上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进行8天的集中培训,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1)乡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组织乡村学校校级以上青年骨干教师进行8天的分学科集中培训。突出先进理念引领和名优课例示范,帮助教师更新学科课程理念,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12)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组织近3年招聘的特岗教师进行15天的分学科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突出名师实践引领和名优课例示范,帮助特岗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
(13)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组织乡村幼儿园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8天的集中培训,指导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范教育行为,提升保教能力,纠正“小学化”倾向。
(五)乡村校园长培训
1.目标任务
对全省1100名乡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乡村校园长开阔教育视野,更新办学理念,提升专业素质,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促进学校改进与发展。
2.申报条件
省内培训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要求具备“国培计划”集中培训资质,承担过我省“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项目,优先选择教育部匿名评估名次靠前的单位。省外培训项目申报单位要具有教育部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资质或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的教育部直属单位。
3.分项说明
(1)乡村校园长省外研修项目。组织乡村校园长进行8天集中研修,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突出名校观摩和任务驱动,帮助乡村校园长开阔教育视野,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促进学校改进与发展。
(2)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项目。组织乡村校园长进行“集中培训+影子培训+返岗实践”三段式培训,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办学治校为核心,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影子培训、实践改进等环节,帮助校园长梳理突出问题,理清方向目标,形成学校改进方案。集中培训5天,影子培训7天,返岗实践期间集中研修不少于3天。
(3)乡村校园长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项目。组织送培团队对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进行6天的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通过对案例学校的现场诊断、对话反馈,研究乡村学校发展机遇与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乡村学校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乡村学校幼儿园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并通过定期跟踪指导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1.目标任务
对省级信息化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示范区县、示范校、示范工作坊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版)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培训能力。
2.申报条件
省内培训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要求具备“国培计划”集中培训资质,承担过我省“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项目,优先选择教育部匿名评估名次靠前的单位。省外培训项目申报单位要具有教育部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资质或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的教育部直属单位。
三、申报要求
1.各申报单位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教师校长国培的重要内容,设置培训课程专题,贯穿教师校长培训全过程。要将师德师风、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儿童保护法律教育、财经素养等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
2.要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将其作为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确定、培训目标分解、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明确教师分级培训目标,开展教师能力诊断,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教师参加培训的获得感。
3.要依据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指南要求,落实项目目标任务,对接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和课程教材,围绕重点解决乡村教师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分层、分类、分科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块内容。优化培训课程结构,实行任务驱动教学,突出教师参与,强化教师实践,确保实践性课程比例不少于50%。
4.要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学科首席专家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与申报项目(内容、领域)相一致,亲自主持培训方案研制、课程设计和授课专家选聘。优先选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和吉林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授课教师中,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一线优秀教师不少于30%,省外专家不少于20%。
5.根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省教育厅与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或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培训结束后,各培训院校或机构要根据教育厅实际拨付培训经费额度开具正规的税务发票。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单位填写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2),加盖单位公章,扫描成PDF格式,文件命名为“申报单位+国培申报项目汇总表”,于6月8日之前发送至电子邮箱:569158439@qq.com 。
2.申报单位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3,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分别填写),加盖单位公章,扫描成PDF格式,文件命名为“项目编号+子项目名称+申报单位”,于6月14日8:30至6月15日16:00期间提交至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国省培项目管理平台。
3.申报书、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一份,于6月15日之前报送至吉林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邮寄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9199号,吉林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倪牟双 收 邮编130022。
4.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绩效评估结果,确定培训项目承担机构及具体培训任务量,在吉林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结果。
五、联系方式
吉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联系人:于华伟;联系电话:0431-82760337
吉林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联系人:倪牟双,高云;联系电话:0431-81170246
平台操作指南咨询QQ群:218826576(吉林省国省培重要文件收发群)。
吉林省教育厅
2018年6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