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能力,制定《吉林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经省政府2022年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整体实力全面增强,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能力大幅度提高,技能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加快推进,为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教育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发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内容
《教育规划》是我省重点专项规划,设置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研究生在校生数等11个发展指标,教育服务振兴发展能力提升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等10大工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双一流”“双特色”建设等70个项目,共分十二部分。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吉林特色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包括发展基础、发展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培养有用人才。包括构建全学段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新时代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三)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高服务振兴发展能力。包括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机制,健全高校高层次人才引留制度,建设更高水平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教育合作,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包括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五)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包括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包括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固本强基提质培优,建设更富活力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贡献力。
(七)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增强科教新优势。包括加快“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八)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包括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搭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多元成长通道,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
(九)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包括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现代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十)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包括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强化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十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包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十二)强化实施保障,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建设平安和谐稳定校园,建立规划实施落实机制。
三、特色亮点
《教育规划》坚持与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对标对表,把教育放在大局中谋定位谋发展。一是突出德育首位。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培养有用人才”作为首要任务。二是突出优化结构。围绕全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和人才培养结构。三是强化综合改革。将教育评价、考试招生、教育督导等关键点单列一章。四是强化服务振兴。专门部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等工作,服务全省战略。